导 读
胆碱作为甲基供体及磷脂酰胆碱和乙酰胆碱的前体,对婴儿快速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至关重要。由于人体内源性合成不足,母乳被视为婴儿胆碱摄入的主要来源。然而,现有研究对母乳总胆碱浓度的报道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也缺乏系统性的讨论。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周玉博研究团队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评论》(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发表成果。团队汇总了全球最新数据,系统估算了母乳总胆碱浓度及构成比,并分析了哺乳时期、检测方法、地理区域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研究结果不仅支持了当前婴儿胆碱适宜摄入量的更广泛适用性,也为优化婴儿配方奶粉中胆碱的含量和组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母乳是0~6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唯一的胆碱摄入来源。母乳总胆碱浓度及组成不仅反映了婴儿的营养需求,也为制定婴儿胆碱适宜摄入量以及优化婴儿配方奶粉中胆碱添加提供重要参考。然而,现有研究对母乳总胆碱浓度的报道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讨论;目前婴儿胆碱适宜摄入量的制定仅基于两项小样本研究,科学性受到质疑。
本研究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和CNKI数据库中关于哺乳期前6个月母乳胆碱浓度的文献,共纳入17项研究,涵盖全球1747名哺乳期妇女。研究采用三水平荟萃模型估算母乳中的总胆碱浓度及构成比。主分析纳入同时报道总胆碱浓度和水溶性胆碱浓度的研究,计算哺乳期前6个月及各哺乳时期的总胆碱浓度及构成比;次分析额外纳入仅报道水溶性胆碱浓度的研究,利用主分析结果估算总胆碱浓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亚组分析,探索关键影响因素。
本研究发现,对同时报道总胆碱和水溶性胆碱的7项研究的主分析显示,母乳总胆碱浓度为 126.2 mg/L (95% CI: 103.7, 148.7),其中水溶性胆碱占比为 83.3% (76.1%, 90.6%)。次分析进一步纳入另外10项仅报道水溶性胆碱的研究,估算总胆碱浓度为 134.2 mg/L (122.6, 145.8),与主分析结果相近 (P = 0.507)。基于17项研究,母乳总胆碱浓度从初乳的 71.5 mg/L 显著升至过渡乳的 152.2 mg/L,随后在成熟乳阶段稳定为 145.0 mg/L。尽管检测方法和地理区域会导致差异,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显著影响:发展中国家女性母乳胆碱浓度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本研究为婴儿胆碱适宜摄入量制定提供了更大样本、更广人群的证据支持。研究指出,鉴于约80%在生命最初6个月接受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胆碱摄入不足,亟需开展更多采用准确且可比检测方法的研究,以深入理解母乳胆碱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胆碱摄入对婴儿发育与健康的长期影响。
图1 母乳中胆碱浓度在各哺乳阶段分布情况。(a)主分析基于同时报道总胆碱和水溶性胆碱浓度的7项研究;(b)次分析基于报道总胆碱或水溶性胆碱浓度的17项研究;(c)不同检测方法、地理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成熟乳中总胆碱浓度。
参考文献:
Mingjia Yang, Yubo Zhou, Shunzhe Wu, Sumiya Aihemaitijiang, Hongtian Li
& Jianmeng Liu (06 Sep 2025): Cholin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in human milk across
lactation stag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DOI: 10.1080/10408398.2025.2555409
作者简介
周玉博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育健康大数据研究,孕期营养及围产因素与妇幼健康。
杨明佳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硕士生。
曾获得北京大学卫健委·第一三共医药学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孕期营养。
供稿 | 周玉博研究团队(北京大学)
审核 | 王斌